农合联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农合联建设
关于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 助推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
发布时间:2021-01-04信息来源:湖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字体:【

        为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推动农合联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深入推进我市“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促进农业农村全面高质量发展,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推进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有机融合,协同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我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把湖州建设成为“为农服务走在前列、涉农产业兴旺发达、农民群众共同富裕、生态环境整洁有序、乡村治理更加有效”的全国“三位一体”改革样板市。

  (二)主要目标。到2022年,累计建成特色产业农合联40个,基本实现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农合联全覆盖;打造集农资供应、农技推广、产品营销、品牌培育、信贷保险等于一体的专业性服务平台;建成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25个,实现农业“两区”和农业重点乡镇全覆盖;农合联会员信用评定率达到100%,授信额达到23亿元以上;农信担保服务实现区县全覆盖,涉农担保余额达到7亿元以上,健全农业废弃物有偿回收网络、再生利用、政策保障三大体系;制定出台农合联运行基本规范,农合联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提升农合联规范化建设

  1.健全基层农合联组织体系。按照《湖州市乡镇农合联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要求,整合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服务资源,完善乡镇农合联基层组织建设,提升规范化水平。按照有规模、有场所、有服务、有人员、有活动、有机制与特色的“六有”标准,将一定区域范围内从事同一产业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联合社、企业、产业协会等农合联会员联合起来,组建特色农业产业农合联。到2022年,基本完成各产业农合联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组织化整合;基本实现品种布局、种子供应、农资服务、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品牌包装、产品营销、信用服务、信息分享等方面的统一。确保每年新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5个,产业农合联2个,构建起立体化服务网络。

  2.建立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按照合作化、一体化、个性化的思路,遵循供销合作与生产合作相结合、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农业示范基地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以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基层供销合作社为主体,统筹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动综合性服务资源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聚合,全面推进农资网点、庄稼医院、农机农技、服务类合作社等进入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整合农业公共服务平台资源,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中技术指导服务、产后农产品储运销售及金融、电商、废弃包装物回收等全程化、规模化、一站式社会化服务。到2022年,完成在农业“两区”和农业重点乡镇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布点与建设。

  3.健全农合联体制机制。优化区县供销合作社“三定规定”,强化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职能配置。加强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监管,确保为农服务方向,建立上下级社之间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乡镇农合联建设,配备乡镇农合联专门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与镇级农合联融合发展。支持供销社、农合联通过出资入股、服务带动等方式,领办参办各种类型的示范性农民合作社。健全农民合作基金和农合联资产公司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二)提升发展城乡商贸流通服务

  4.实施农产品城乡商贸流通服务提升工程。以社有商贸龙头企业为引领,做强中心城区,延伸区县和中心乡镇,实施连锁化经营,到2022年发展便利店100家,实现范围覆盖全市。做大做强社有商贸企业,加快浙北地区综合型现代仓储、中央配送物流中心和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系统商贸流通产业能级与辐射能力,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商贸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农合联资产公司参与农产品市场建设,提供农产品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包装仓储、信息服务、检验检测等服务。支持农合联、供销合作社参与建设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产地小型农产品收集市场、农贸市场、展示展销中心以及农产品分拣、加工、包装、预冷等一体化集配设施等平台,逐步完善农产品冷链运输、物流网络体系。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农产品直供直销模式,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各级供销合作社、农合联实体商业配送网络与电商物流配送网络协同共享,鼓励网上购销对接等多种交易方式,促进农产品流通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切实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支持供销合作社、农合联依法依规承办农产品展示展销会。

  5.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工程。持续打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这块金字招牌,把湖州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资源收益转化为品牌价值,提高农产品品质与附加值。研究制定农品汇推广方案,加快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实施全程动态质量安全监管。筹办农业招商会,大力引进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定农品汇准入办法,建立完善品牌培育计划。实现多元化拓展,开拓电商、直供、农超对接,建立多元、稳定、灵活的销售体系。推进“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开展农产品生鲜类电商试点。

  6.实施城乡新供销服务覆盖工程。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依托市县购物中心、乡镇商贸综合服务中心、村综合服务社等服务平台,构建以供应绿色、有机、老字号等农副产品和日用消费品为主的中高端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整合公共服务以及金融、电商、家政、养老等服务资源,强化村级综合服务社功能,让其真正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三)稳步提升农村信用服务

  7.全面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发挥好各级农合联在会员授信、贷款中的综合协调作用,引导相关部门和各大银行加强同农合联的深度协作和有机衔接,全面开展农合联会员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对信誉较高的农合联会员贷款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对经各级农合联认证的产业农合联会员贷款给予适当的财政贴息扶持。

  8.强化农信担保服务。支持各级农合联、供销合作社加强同本地涉农担保机构的合作,通过参股、建立工作联动机制等方式密切业务联系,深化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探索创新面向农民合作组织及其会(社)员的授信、用信与担保服务相结合的普惠金融产品。深化本地担保机构同省农信担保公司的合作,支持推进省农信担保公司基层办事处、代办点实质化运作,构建便捷、高效、多元的农信担保服务体系。建立政府支持下由农合联、农信机构、担保公司等多方共担的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加强对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的补助力度,风险补偿政策覆盖至所有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涉农担保业务。

  9.探索保险服务创新。支持各级农合联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根据我市农业产业特点,依托乡镇农合联、产业农合联等,扩大政策性保险试点,创新特色农业保险产品,为农合联会员提供农业、财产、人寿等各项保险服务,探索开展涉农金融领域的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等业务,满足农合联会员的保险服务需求。各级发展改革、农业农村、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在农合联参与农业政策性保险上给予政策支持。

  (四)探索开展乡村环境服务

  10.大力发展农业绿色生产服务。推进特色产业专用肥药系列开发和定制生产,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减量增效新技术。推进肥料统供统施、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健全可追溯体系,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机械化耕作,深化农机全程服务,实施植保“机器换人”,提高植保服务机械化、农业科技推广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11.开展农业废弃物处理服务。建立农业废弃物处理有偿化回收、标准化分类、规范化转运、专业化处理的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农合联在农业资源化利用上的主力军作用,加大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力度,到2022年,回收率达到90%,无害化处置率100%。支持建设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构建再生资源现代回收利用体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农合联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培育一批秸秆收、储、运、用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秸秆资源循环利用。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归集网络与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网络“两网”融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五)大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经济

  12.引领规范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家庭农场培育与提升,实施“户转场、场入社”行动,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平台作用,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强化示范引领,到2022年,新增规范化农民合作社30个。积极引导有实力的农民合作社、基层供销合作社牵头,将相关合作社再组织起来,组建合作社联合社,整合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鼓励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小农户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方式,推行统耕统收、统防统治、统销统结等服务,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机衔接。

  13.创新合作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市农合联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引领作用,打造全省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标杆企业和全市乡村振兴引领性大平台。引导全市农合联会员开展合作投资经营,构建全产业链的利益共享机制和“按交易额(量)返利”的二次分配机制。

  (六)有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4.积极发展农村新产业。鼓励和扶持农合联会员立足本地资源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打造富有乡土特色和本地特色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以特色农业和传统技艺为基础的小吃产业,支持各地建设“小吃汇”。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功能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

  15.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支持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农合联会员发展储藏、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服务,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支持农合联会员发展农产品收储、整理、冷链、加工、配送、批发、物流等服务,加快构建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七)加快推进农合联数字化转型

  16.加快推进农合联数字化建设进程。逐步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数字化建设,推进数字技术在生产、供销、信用、环境等服务领域的应用和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数字农合联云平台与核心数字资源库,完善农合联会员信息管理系统,率先在生产与信用的数字化协同上进行尝试,为农合联会员提供普惠、精准、便捷的生产技术与金融产品的数字化服务,加快发展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的数字化服务,为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类主体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八)持续为乡村振兴输送人才

  17.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提升农合联会员质量。发挥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加强对农合联会员、工作人员多层次、各类型的系统培训,全面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合联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农合联系统工作人员的战略眼光、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创业魄力。注重引进和挖掘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者和专业技术人才,拓宽人才引进方式、畅通人才回流渠道、发挥人才聚集优势,鼓励本土乡贤和外来人才扎根乡村,持续为乡村振兴输送新鲜血液。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农办牵头、供销合作社执行、相关各方协同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区县党委、政府定期研究农合联工作,把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各项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目标考核。

       (二)加强改革协同。市级有关部门单位要建立协同配合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狠抓工作落实。市、区县农办要承担起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的牵头职责,切实加强指导。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农合联党建工作的指导。涉农部门要逐步剥离经营性服务事项,依法优先交由农合联承担。民政部门要加强规范管理等事务。财政部门要研究制定支持农合联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金融部门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工作协调和指导。

      (三)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农合联做大做强,探索建成以农合联为平台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农合联成为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服务“三农”的有效平台,成为“三农”治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党委、政府密切联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在全市开展工作交流,认真做好经验提炼、复制推广,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汇聚起全社会支持“三位一体”改革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