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巩固拓展“十百千万”帮扶行动成效,加快实现低收入农户由“想脱贫”“能脱贫”向“共致富”转变,长兴县供销社突出能力帮扶,实施低收入农户技能培训工程,全力打造脱贫脱困“金名片”。一是打造培训体系。制定《长兴县低收入农户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全面建立“1+16+X”的培训体系,即以县乡两级农合联为实施主体,依托乡镇成校和特色产业农合联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县农合联+乡镇农合联+特色产业农合联的“1+16+X”农业产业技能培训体系。截至3月底,已建成1个县级培训中心、16个乡镇和9个产业农合联分中心,计划用三年时间,每年培训低收入农户将不少于1000人次,使全县从事农业产业的帮扶农户培训覆盖率达100%。二是健全培训模式。建立以“扶志和农产品质量+从事产业必备技能”为主要内容的“2+X”培训模式,立足帮扶产业类别多、技能要求差别大的特点,针对不同产业,制定不同教学计划、设立管用培训课程,明确培训课时、内容、标准和方式,坚持“一个产业、一套方案、一份大纲、一个基地、一本证书”的培训体系。目前已开办花卉苗木、杨梅、葡萄、芦笋、吊瓜等技能培训班21个,受训人数731人次。三是突出培训效能。重点抓好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与实效相结合、扶技与扶志相结合”。除必要的基础性技术理论外,侧重田间地头的实际操作,重点解决产业帮扶过程中的普遍性和突出问题,确保技术落地;在教知识传技术的同时,组织低收入农户开展“比学赶帮”活动,让学得快的农户树典型,管得好的农户做示范,效益高的农户立榜样,带动低收入农户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四是整合师资力量。依托县产学研联盟团队、农业系统专家、产业农合联技术团队专家等5支技术队伍,从种植养殖关键技术、产业防灾减灾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农惠农政策等方面,开展“专家+农户”的全程性技术帮带。目前已建立了拥有68位专家的技能培训师资库,可满足全县各个农业产业的培训需求。五是强化考核监督。出台《低收入农户技能培训管理办法》和《低收入农户技能培训工作考核细则》,对各分中心的培训工作实行月报季评年考核, 受训农户培训结束后进行知识和实操考核,考核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确保各项培训全过程有内容、有跟踪、成效可评估。年底,对符合“五有”标准的培训分中心统一授牌并给予奖励。目前,花卉苗木、杨梅2个技能培训班已完成全部培训内容,共有38户农户受训并通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