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6377047/2024-00031 | 成文日期: | 2024-08-2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湖供函【2024】8号 | 发布机构: | 湖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
王佳代表:
你在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统筹推动省人大常委会“三位一体”改革决定落细落实的建议》已收悉。根据建议内容,结合我市“三位一体”改革工作实际,我社会同多部门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湖州市供销社坚持为农服务主责主业,持续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全面提升为农服务综合能力,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基层组织建设、流通网络建设、农民增收、农业项目投入等方面形成了一批亮点与经验。长兴县被列为全省唯一的数字化融合“三位一体”改革试点县,南浔区、德清县先后纳入全省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实施县。今年全省供销社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工作推进会和全国农担体系与供销社系统合作经验观摩交流会先后在湖召开,“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工作受到全国总社、省社的高度肯定,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2023年获省供销社年度考评优秀单位。主要成效体现在:一是为农服务扎实推进。这几年,我们坚持以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为核心,建强服务载体,创新服务方式。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已累计创建各级农事服务中心37家,改造提升基层社10家,新建基层社6家,建有各类连锁网点2068家、村级综合服务社590家、庄稼医院95家,农业植保等社会化服务面积91万亩次,开展涉农培训4000多人次,全市农合联会员受信率达100%,受信额累计达30亿元,为农担保8亿元。二是联农带农成效明显。全省首创的产业农合联模式得到深化推广,目前已累计创办各类特色产业农合联50家,其中省级五星级产业农合联4家,市级四星级产业农合联10家。建设产业农合联平台数字化应用场景16个,数量列全省前列。建立低收入农户结对增收基地82个,已带动2.5万农民实现增收致富。三是产业兴农步伐稳健。坚持产业兴农、经营助农、发展惠农。上半年,全市供销社系统社有企业营业收入21.43亿元,同比增长18.29%,营收指标在全省各地市列第二。今年以来,全系统实现项目投资4.15亿元,开工项目16个,其中为农项目投资2.03亿元。总投资11.3亿元的长三角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顺利推进,该项目位于埭溪镇临港工业园,占地约150余亩,现已完成项目工程总承包招标,临建设施施工全面完成,桩机已顺利进场施工。
但是,正如你在建议中所提到的,我市“三位一体”改革工作仍有短板,存在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健全、资源要素需进一步加强、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学习贯彻落实好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持续深化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 加快推进为农服务现代化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 加快构建现代化为农服务体系的意见》两个文件精神,持续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助推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具体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体制机制,绘好改革协同“一张图”。一是贯彻落实好两个文件精神。对照文件找差距、明方向、补短板、强弱项、走在前,将贯彻落实文件真正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农业部门牵头、供销社实施、相关各方协同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出台我市深化“三位一体”改革的配套政策,加快改革试点推广和实施推进,全力打造一批创新亮点,培育一批创新主体,形成一批创新模式。二是规范完善农合联运行机制。坚持农有、农治、农享,不断完善和规范农合联治理制度,加强市、县农合联执委会建设,健全农合联执委会的工作协调制度和日常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农合联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完善乡镇农合联和产业农合联多样化运行方式、常态化运行机制和规范化运行模式。三是全面深化两项制度。一方面,探索农民合作基金有效运行机制,争取市级农民合作基金尽快落实到位。同时,市供销社每年仍从社有资本收益中,以不低于20%的比例,注入到供销社合作发展基金,专项用于为农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加快推动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实体化运营,在现有农产品双线销售、农贸市场运营、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等项目基础上,可通过委托或购买方式承接好政府涉农具体事项。
二、聚焦资源整合,织就农业合作“一张网”。一是大力推进改革试点。先行先试,以高质量建设县级“三位一体”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为主要任务,深化长兴县全省唯一的数字化融合“三位一体”改革试点县工作,高标准推进南浔区、德清县全省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实施县的改革建设任务,并逐步在全市铺开。抓紧制定完善为农服务中心管理运行制度、各功能区块和服务功能建设内容,提升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大力开展数字赋能。以“数字农合联”为抓手,持续推进“1个大数据中心、1张农业物联网、2个保障体系、N个智慧应用融合”的数字产业体系建设,实现农业农事“网上办”“掌上办”。加快产业农合联平台应用场景建设,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环境治理等融为一体的数字化农业服务功能更加完备。迭代升级“浙农服”应用,加强涉农数据信息采集归集、预警分析、研判决策,推进种养殖基地数字化改造。三是大力构建一体服务。建立健全以县级“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为枢纽,农事服务中心、产业农合联为节点,相关涉农企事业单位、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体特色化为农服务为末梢的县域一体为农服务网络。着力破解服务环节衔接、服务流程运转等过程中的短板弱项,建立职责清晰、运转高效、链条完整、协同有力的工作机制。
三、聚焦三项服务,打造为农服务“一整链”。一是生产服务专业化。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小农户主体,积极开展农业社会服务联盟建设,各区县建立机耕机作、植保飞防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耕种管收烘”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力争到今年年底全市累计建成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40家以上,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95万亩次以上,开展涉农培训2800人次以上。二是供销服务精准化。充分发挥供销社流通优势,加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力度,加快构建以市级“两山农品”品牌为引领的“1+N+X”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布局,建设市湖羊湖蟹体验馆,组织开展农产品展示展销、农事节庆、产销对接、农企结对等活动。今年举办各类农事节庆和展示展销活动30场次以上,供销集市开展集市活动100场以上,全系统农产品年销售力争达35亿元以上。三是信用服务个性化。积极发挥市、县农村金融服务平台作用,全面开展农合联会员信用等级评定和分类管理,健全农合联会员信用数据库,建立政府支持下由农信机构、担保机构、农合联多方共担的风险分担机制,开发特色农业保险产品。今年对会员的授信额力争超32亿元以上,新开发特色农业保险服务6个以上。
四、聚焦项目建设,拧成促农发展“一股绳”。一是坚持项目为王强动力。大力实施项目兴社、项目强企、项目惠农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三位一体”改革纵深发展的重要引擎。充分利用社有企业、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合联建设,提供多样化的生产、供销、信用服务。今年我们仍将持续推进浙北智慧物流中心、德清梦里水乡田园综合体、南浔菱湖数字化淡水鱼交易中心、金农生态未来农场、浙北星星港锦鲤基地、双林小龙虾交易市场等项目。二是加快冷链建设强推进。全力推进长三角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在加快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将加大招商力度,引入优质冷链运营商入驻产业园。该项目预计在2026年正式竣工运营,届时将有效填补我市大型冷链物流配套设施空白,打通鲜活农副产品配送“最后一公里”,为我市在有效服务三农、民生保供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三是升级农发平台强拓展。做大做强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生产、销售、农资、种业、信用五大板块加速推进。目前市农发公司已投资了湖州金农生态公司,着力打造种业产业链;控股了湖州农信担保公司,完成了我市唯一服务“三农”政策性市级担保公司的公有化改革;新建了供销农贸市场公司,运营管理并改造提升市本级5家农贸市场。下半年,还将拓展两山农产品贸易公司,增资收购苏巴什农产品公司,组建礼遇(湖州)文化创意公司和湖州农信租赁公司,延伸供销农贸市场托管服务,加快供销集市美食广场全面运营。
五、聚焦联农共富,布局共同富裕“一盘棋”。一是推动产业联结。按照“一业一联”的要求,扩面提质产业农合联。广泛开展产业农合联星级评定,规范产业农合联建设,推动农民组织化提升、生产标准化提升、经营品牌化提升和服务专业化提升。二是开展强基联合。全面推进基层供销社与基层农合联的紧密对接,按照“改造一批、升级一批、新建一批”的原则,深入开展全市基层组织赋能强基攻坚行动,谋划新建一批跨层级合作、跨区域联合发展、县基一体发展的基层组织建设项目,夯实基层基础。三是推进帮扶联动。持续推广共同富裕典型,推进“小农户入社”全省试点,以土地租金、分红股金、务工薪金、政策资金“四金模式”破解“扩中提低”难题。持续开展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等帮扶工作,销售对口地区农产品2亿元以上。
最后,衷心感谢你对“三位一体”改革工作的持续关注,并希望今后能一如既往地得到你的关心和支持。